全球预期寿命回到疫情前水平
斯德哥尔摩,10月13日(Hibya)——一项新研究显示,全球预期寿命已回到疫情前水平,但各地区之间仍存在显著不平等。
当新冠疫情在2020年席卷全球时,它迅速成为全球首要死因,并拉低了人均预期寿命。2021年, 新生儿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.7岁。
然而到2023年,新冠已降至第20位死因,位列多种慢性病、阿尔茨海默病和新生儿疾病之后。全球预期寿命上升至73.8岁。
根据发表在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(The Lancet)上的研究,慢性疾病占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近三分之二,其中以心脏病、卒中和糖尿病最为突出。
肥胖、吸烟和空气污染等风险因素在慢性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。研究人员估计,若能有效应对这些因素,全球近一半的死亡与致残本可被预防。
总部位于美国的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(IHME)所长克里斯托弗·默里(Christopher Murray)表示:“全球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风险因素的演变,开启了全球健康挑战的新阶段。”
默里团队与全球合作者一道,分析了1990—2023年间204个国家和地区关于375种疾病与伤害以及88项风险因素的数据。
他们汇总了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和英国五个欧洲主要国家的数据。2023年,这些国家的首要死因均为心脏病;但法国例外,其首位死因为肺癌。
这五个欧洲国家的预期寿命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——德国为80.9岁,西班牙为83.2岁。
研究人员还对北美和拉丁美洲青年与年轻成年人因自杀、毒品和酒精导致的死亡率上升,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因传染病和事故导致的死亡率上升表示担忧。
默里称这些发现是对各国政府和卫生领域领导者的“一记警钟”,敦促他们“迅速且有策略地应对正重塑公共卫生需求的令人担忧的趋势”。
中新社 China Press Agency